普门品全文网
普门品全文网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星云大师讲演集 洞山宗旨 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 云门宗禅诗研究
主页/ 禅宗文化/ 文章正文

刘健:藏族风格葫芦丝、巴乌音乐特点

导读:刘健:藏族风格葫芦丝、巴乌音乐特点一、藏族音乐文化特点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云南等部分地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族音乐文化种类繁多,尤以歌舞自成...
刘健:藏族风格葫芦丝、巴乌音乐特点

一、藏族音乐文化特点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云南等部分地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族音乐文化种类繁多,尤以歌舞自成体系,著名的有果谐、堆谐、热巴谐、囊玛、弦子舞等。其中热巴舞、弦子舞流行于康巴地区,果谐、囊玛流行于藏北和安多地区。这些歌舞在风格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总体的风格表现出粗犷、豪放的特色。藏族歌舞中的民歌称为谐,多具有舞蹈特色,而且各种谐之间也存在着继承关系,如巴塘弦子就是在果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藏族还有鲁类民歌,也分为多种不同的风格和体裁,如具有山歌特点的哩鲁,拉依;酒歌特点的昌鲁、强勒;情歌体裁的推鲁等。这些歌曲在结构上多以段作为划分,以二至四段最为常见,每段的句数不等,少则两句,多则十几句。藏族的器乐分为两种形态,一是为歌舞伴奏的器乐形态,如在谐类歌舞中最常用的是扎木聂、二胡、笛子、扬琴等,在宗教舞蹈”羌姆“中则运用唢呐、长号等;二是纯器乐形式,有独奏也有合奏,音乐多为民歌和歌舞中的旋律。除了以上音乐门类,藏族的说唱音乐也十分发达,如折噶,不仅有说唱,还有一定的舞蹈动作。

二、藏族风格葫芦丝巴乌乐曲的创作 藏族风格葫芦丝巴乌乐曲分为歌曲改编作品和创作乐曲两种类型,前者最具代表性的乐曲有刘凤山改编的《北京的金山上》等。后者如李春华作曲的《蓝色的香巴拉》、于天佑作曲的《热巴情》等,在风格上采用了藏族民间歌舞音乐元素;魏仕健的《藏香》、《藏鼓》则取材于藏族佛教音乐元素,在伴奏上运用了独具特色的打击乐器,丰富了乐曲的整体表现效果。这些乐曲的创作与流传说明了葫芦丝巴乌在民族风格的扩展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一)风格特色 藏族风格的葫芦丝巴乌乐曲在风格上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充分运用藏族民间的音乐元素,包括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的运用都凸显出民间特色,如《蓝色的香巴拉》在结构上借鉴了囊玛音乐特点,[慢板]部分舒展优美,[快板]舞曲部分热烈欢快,休止符的巧用突出了四拍三踏步的特色。魏仕健作曲的《藏香》是一首兼具世俗和宗教题材的乐曲,[中板]部分肃穆庄重,[快板]部分运用了昌都、巴塘地区民歌《江作林令》的旋律,具有节奏性的舞蹈特色。《藏鼓》则是一首具有佛教咏经调风格的乐曲,新颖别致。

(二)曲式结构 藏族风格乐曲多以三部性和多段性为主,三部性多具有再现特点,如《香格里拉》(林荣昌 曲)、、《欢歌弦舞》(李贵中 曲)等。《香格里拉》为带引子的单三段曲式结构,主体部分由[快板]和[慢板]组成,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减缩再现;《蓝色的香巴拉》则是带再现特点的并列多部曲式,全曲由两个主题,[慢板]主题旋律贯穿于乐曲的一、二、四乐段;[快板]主题为独立乐段。

《欢歌弦舞》为典型的传统复三部曲式结构,快-中-快的速度和板式布局。《藏香》和《藏鼓》均为并列多段曲式,具有再现特点,前者由为板性的引子和尾声,后者则只有引子,由四个乐段构成。

(三)调式、旋法特色 藏族音乐由于采用中国音乐体系,在调式上多为五声羽调式,强调主音la和属音mi的支柱作用,在核心音列上主要有三种,一是la-sol-mi的级进下行式,如《藏香》一曲即以此音列作为全曲的框架结构,强调主音la-mi的下行主属关系;二是mi-sol-la-dol-la的级进上行和三度下行,即以主音la作为核心音,前后各音围绕主音进行,如《蓝色的香巴拉》的主题即运用这种音列结构;三是在旋律的进行上多用la-re的主到下属的进行,而下行则是re-dol-la的三音级进,或sol-mi的小三度下行,此种结构在《香格里拉》和《欢歌弦舞》中多有运用。除以上调式和旋法特点之外,弦子音乐的托腔特点也在乐曲中有着深刻的表现,此种托腔风格为以一个音作为固定音,前方音以小三度或大二度下行和小二度上行围绕固定音表现出波浪式进行,如《香格里拉》中的 和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