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普门品全文网
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
主页/ 近现代往生纪实/ 文章正文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殊胜微妙特色(二)

导读: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殊胜微妙特色(二)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殊胜微妙特色(二) 五、化时流传永世不灭 四十八愿所成就之弥陀名号,乃由法藏菩萨誓愿自立,《无量寿庄严经》言...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殊胜微妙特色(二)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殊胜微妙特色(二)

五、化时流传永世不灭

四十八愿所成就之弥陀名号,乃由法藏菩萨誓愿自立,《无量寿庄严经》言:“若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无量寿乃汉文,阿弥陀为梵语。弥陀何故立名无量寿?此即欲于无穷尽之时流,广度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众生,故此经流通分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无量寿如来会》云:“当令是法,久住不灭。”梵本《无量寿经》亦言:“令此教法,不使消灭,永作伟大赠物。

”故知,百岁乃表示永久之意,即满数之词。法灭之世,世尊一代时教,诸经皆灭,余法不存,唯有此述四十八愿之《无量寿经》,永久住世度生。此法之无上大利,实为世尊出世之本怀也。

根据《法灭尽经》云:“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世尊何故特留此经,不留余经?盖因此经乃专讲弥陀四十八愿,念佛妙法,故特留念佛,久住不灭,永度众生,此亦彰显法藏立名无量寿之本意也。

六、化处遍及十方剎土

十方佛国,有净有秽,有自有他,无量无数,不可计校。若所誓之愿,能利自国,不能利他国,此即不周;能益净土,不能益秽土,此亦不周。法藏为普化十方净秽诸土,于四十八愿中,被化之处,誓言遍及自国、十方、他方,此即法藏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已,方能了解十方净秽国土人民之所需,故为之设化,略述如下:

自国:被化自国之愿,计有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四、十五、十六、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六等,共二十七愿。

十方:被化十方之愿,计有第十八、十九、二十、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等,共八愿。

他方:被化他方之愿,计有第二十二、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等,共八愿。

七、摄机概括凡圣总别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上自等觉不能踰其外,下至逆恶亦能入其内,不论富贵贫贱、男女老幼、智愚僧俗、士农工商,一切人等,皆能修习。此由法藏大悲愿心,无机不摄,无一不度,其所化之众,有总有别,有凡有圣,略述如下:

总别者:

总者,即总摄十方共通众生之愿,计有第十八、十九、二十、三十三、三十四等,共五愿。别者,即别摄不同众生之愿,如下四种:

人天:即别摄人天之愿,计有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五、十六、二十一、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等,共十七愿。

菩萨:即别摄菩萨之愿,计有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三十六、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等,共十七愿。

二乘:即别摄二乘之愿,唯第十四愿。

女人:即别摄女人之愿,唯第三十五愿。

凡圣者:

法藏大愿,所摄之机,有圣有凡,然愿意深远,难可思议,有凡中兼圣,圣中兼凡者,故举要代表如下:

凡者:其第十八念佛往生愿,即为广度十方众生,不舍逆恶之人,故誓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其第三十五女人成佛愿,即是别度业深障重、五障三从之女人,故《无量寿庄严经》言:“若有愿离女身者,闻我名号,发清净心,归依顶礼,彼人命终,即生我剎,成男子身,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圣者:其第十四声闻无数愿,即欲诱引他方声闻众,念佛得生其国,回小向大。又其第二十二还相回向愿,即欲令他方菩萨,生其国土,究竟必至一生补处,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超越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由上诸愿可知,法藏悲心,无穷无尽,圣凡皆摄,善恶同度,一切机类,莫不纳入大愿心海之中。

八、利生设施圆满周全

为佛弟子,因地求果,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无非上求下化,自他二利。法藏悲愍,欲令我等凡夫,出离三界,超生净土,化身他方,修普贤行,自行化他,圆成佛道,故四十八愿,设施周全,愿愿相资,重重无穷,略述如下:

自利:往生之因为第十八、十九、二十等三愿。往生之后,即离苦得乐,初二愿不堕三途,不更恶趣,乃愿离苦;后九愿身皆金色,无有好丑,得六神通,乃愿得乐。离苦得乐之极乃同佛光寿无量,故第十二、十三顺次而愿。生彼国土已,乘第二十三、二十四、四十二、四十五等愿力,可历事供养十方诸佛;乘第四十六愿力,可随意闻法;乘第三十八愿力,欲得衣服,随心所欲;乘第三十一愿力,可见十方佛土;乘第二十九、三十等二愿力,得智慧辩才无碍;乘第二十五愿力,说法如佛;乘第三十四、四十七、四十八等三愿力,得无生法忍,不退转地。

利他:彼土菩萨,欲游化十方,可乘第二十二愿力,上供诸佛,下化众生。

由上八点足显,弥陀本愿,念佛法门,实乃一乘圆顿法门之心要,四众道俗得度之法船,诚是末世今时凡愚出离之要道,故古德言:“超世本愿之金言者,示凡夫往生之直路也,圣凡同往于净剎;十声一声之念佛者,指道俗运载之宝车也,贤愚齐乘于华台。”

由是,修净业者须读此书,坚定正信故;参禅者须读此书,见佛必能开悟故;学密者须读此书,密严不离极乐故;宗华严者须读此书,极乐即华藏故;修天台者须读此书,一心念佛即是止观故;习法华者须读此书,念佛成佛即会三归一故;究法相者须读此书,持名即能转识成智故;僧俗男女须读此书,普被三根万善总持故。

良以弥陀慈尊乃含灵父母,菩萨君师,常以大悲,接引众生,况念佛人?十劫成佛以来,身为我现,手为我垂,罪容我忏,名许我持;拔我之苦,觉我之迷,护我以念,接我以时,资我法乳,育我莲池;即今内外身心,莫不荷其恩力,劬劳之德,昊天罔极。今习净业者,不信本愿,是为疑惑佛智,虽行念佛,生彼净土,不见三宝,殊为可惜。信愿伏愿一切行人,立志生西,求菩提者,应思佛恩,仰承本愿,朝夕称名,终身莫怠。盖往生之道无他,六八因愿,能度五道沦落人;一乘果号,能济三界流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