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普门品全文网
放生杀生现报录 破戒果报故事 因果故事 五福的意义 种善因得善果
主页/ 其他因果故事/ 文章正文

佛教是最具自由平等意识、最不迷信、最少奴性的宗教:人人都能觉悟,解脱即获自由

导读:佛教是最具自由平等意识、最不迷信、最少奴性的宗教:人人都能觉悟,解脱即获自由什么是佛?佛是梵语,直译成中文,佛即觉也。相对于尘世中的无明众生,佛是觉悟者,大彻大悟的人。从字义上看,一点迷信的意思都...
佛教是最具自由平等意识、最不迷信、最少奴性的宗教:人人都能觉悟,解脱即获自由

什么是佛?佛是梵语,直译成中文,佛即觉也。相对于尘世中的无明众生,佛是觉悟者,大彻大悟的人。从字义上看,一点迷信的意思都没有;事实上,释迦牟尼之所以被称作圣人,正因为他已证得至高无上的宇宙间的真理,并在住世的四十九年里广为宣扬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方法,孜孜不倦的普度众生。然而,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奇妙,主张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道的佛法在流传中不断被夸张和神化,佛也从平实亲切的智者变成无所不能的神仙,法力无边,威力无穷。一种本来充满理性精神的宗教也渐渐转向迷信的虔诚,愚昧的盲从。人们对佛菩萨顶礼膜拜,却忘记了佛原本就在自己的内心,舍近觅远,向外驰求。

禅宗的兴起,把人们好高骛远的目光从西天极乐世界拉回自心,顿悟本性即如来,心外无别佛。此直堪与欧洲宗教改革中路德把上帝从天主教会拉回个人的生活体验相比,并在义理上更有殊胜之处。如果说物质宇宙中找不到天国的位置,遥远的虚无缥缈之地并未曾发现上帝的踪迹;那么在禅宗看来,唯其心净,则佛土净,净土存在于无有染污的清净心灵里。直指人心,当下成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禅宗运动,生机勃勃引人入胜,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和学术。如今,大多数人以为佛法就是整天念阿弥陀佛求生西天净土,对禅宗和尚的种种奇妙言行觉得不可理解不可思议,其实是一种遗忘和倒退,根本是中华文明的悲哀!下面,请让我尝试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佛即是觉,每个人都有觉知万事万物的意识能力。每个人都有佛性,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觉性,实际上就是指具有意识能力。但我们要注意,“觉”并非是指思想观念、理性思维,它更像是一种清醒状态的描述,仅指直觉的观照而并不涉及意识的具体内容。这样,佛性内在于每个有情生命之中就毫无疑义了:所有众生都能意识到外界事物,只不过是意识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而已。人之区别于动物的,不是具有觉知,而是格外发达的理性,能进行观念的运动。本质上,一切众生咸具佛性,离开觉知也就没有了生命。释迦牟尼比起我们凡人,本然的觉性是一样的,但他的觉悟彻底而圆满,他的生命已与最高真理合而为一。菩萨,直译成汉文就是“觉有情”,在有情之中能觉悟者,愿开启蒙昧救度众生者,就是怀抱大慈大悲之心的菩萨了,与佛相比,他的觉悟还不圆满,地位稍次于佛。至于众生,虽有觉性,但总被种种思想妄念缠缚,贪著于色身香味触法,迷失于世俗事物中,心灵好像被浮云遮蔽不见天日,这种状态就叫做无明。

因此所谓成佛,不过是发掘自身的本性,回归觉知的清醒。真如就是我们内在这个能觉知的本体,能见性则能自在如如,驱除烦恼回复光明。六祖慧能教人修行,直指人心,唯论见性,见性即是当下成佛。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你本来面目?意识的本质,就是无所分别的“空”,未被幻想惑乱,不为世俗染污。思量动念皆是真如妙用,纵然有万千妄念,何尝有碍觉性本体之明。因此想要成佛无须外求,返照内照,即能顿悟自身真如本性。若能见性,即可解脱烦恼,不妨你随意潇洒,自在逍遥。

人之超越于木石等无情之物,在于心灵;而心灵的本体就是意识的本质,人之本性。它无所不包圆融一切,举凡天地万物,自然社会,无不能纳于心灵之中。人是世界的一部分,是自然之子,故而人的本质也必定是世界的本质。这个能觉知的灵明之体,体现于我,体现于你,体现于所有生命,纵横驰骋于整个宇宙。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性即佛性,宇宙亦是佛之化身!由于自性即佛,所以不须外求,不假修行,只要正念正行,自然还复本性之觉知灵明。此即无为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为无造作,习气渐消除,觉悟至圆满,佛身则可成。有所欲求皆是虚妄,谨守戒律,念念觉知,不起执著,在世俗生活中不离修行,随顺大道任其自然,日久便能得清净身心,开发种种神通功能。外道只求神通,乃是舍本求末,又岂能了断生死,出离轮回乎?

停止欲望,歇即菩提,放下即为得道。禅使人从种种世俗的偏执狭隘中解脱出来,精神与道合一,心灵与宇宙同体,从而得到完全的自由。意识本来性空,空中含纳圆融万物,佛性也即是空性。见性之人是谓性情中人,能恢复心体良知,行为皆出于自然,尽可挥洒自在,率性而行。那岂不是肆意妄为了吗?他会不会胡作非为?非也,那样他就会深感违背了自己的本性,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感到极不舒服,比外在的严厉惩治还要难受。解脱烦恼的人,所拥有的是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的境界,哪里还像世俗之人,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暴露出邪恶的行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即是不为世俗之名缰利锁局限,不为有限之物束缚,所以能保持心灵的自由活泼,保持天性的良知,不会变得僵化顽固、邪恶冷酷。

故而我们看到,禅宗和尚是最没有奴性的教徒,一个个具有顶天立地的气魄,思想解放,勇于担当,甚至不惜通过呵佛骂祖来教人超佛越祖,为了清除心灵里的障碍和执著,往往突破清规戒律的约束。被禅宗祖师极为推崇的《金刚经》,开篇就是“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直教人舍弃小我,敢于挣脱世俗种种名利得失的罗网,与天下苍生一体,让心灵与宇宙般开阔。如此“先立其大者”,不让心灵陷入狭小琐屑的计较,除去关于自我、他人的种种狭隘自私的分别,才能进一步达到无所执著的境界,为了实现最高真理而不顾其余。如果人对外在的东西有所贪欲,就会迷失于有限之物,心为物役,神为形拘,而不复得契本体之空。甚至对佛的膜拜跪求最终也当舍弃,因为那样可能导致人陷入偶像崇拜,妨碍了彻底的解脱自由。自皈依自性清净法身佛,方是修行正路。

禅宗的“空”,不仅把人从种种世俗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且明确指出了作为心灵、宇宙之终极的本体,不是有限的物质,亦非作为观念的道理,而是无所不纳又无所执著的空性。理智还不够成熟的人类,总习惯于把暂时的认识固定下来,把片面的思想当作绝对的真知,怀抱坚执虚假与错误。儒家就犯了这样的毛病,理学家把天地万物的根源看作是“理”,从而局限于封建礼教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不去追求精神的自由,反而竭力维护教条,把专制统治视为理所当然,万世不易。同样,文革中的“马克思主义”,也被确立为唯一正确的真理,对人们的思想与言行造成深深的禁锢;只有突破意识形态的教条实行改革开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佛教对本性之“空”的把握,最能使人保持精神的自由与完整,避免陷入偏执和盲目。空,就是不为思想观念束缚,于相离相,于念无念,无所执著,不住而住。这是意识的本然状态,人的本性;理解了空,你也就能顿悟如来无上知见,回归心源,法身等佛。

在佛教看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来自心灵的解脱,来自内在的充实。《金刚经》上说,信受奉行此经的功德,超过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的财宝,正是指明:物质财富所带来的享乐远比不上精神的满足,心灵的幸福才有至高无上的意义,才最值得追求。拥有理想和道德的人们为什么会奋不顾身、义无反顾的为正义而努力,为什么纵使历尽艰难、献出生命亦在所不惜?这是那些狭隘自私的人永远也难以理解的,他们同样也不知道,一切科学和艺术的美好果实,都是自由精神的创造,而非单纯功利性的奴役劳动所能获取和拥有。也唯有认识到本性的空,才会明白,实无有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只要当下一念顿悟见性,人人皆可立地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