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普门品全文网
放下就是快乐 在闹市中修行 色难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孝的故事
主页/ 布衣百姓/ 文章正文

人们常说“佛菩萨”,那“佛”与“菩萨”有何不同之处?

导读:人们常说“佛菩萨”,那“佛”与“菩萨”有何不同之处?人们常说“佛菩萨”,那“佛”与“菩萨”有何不同之处?众所周知,“天人师”乃佛的十号之。“六凡”尚在轮回中,声闻、缘觉亦未究竟,菩萨虽解脱但福智没...
人们常说“佛菩萨”,那“佛”与“菩萨”有何不同之处?

人们常说“佛菩萨”,那“佛”与“菩萨”有何不同之处?

众所周知,“天人师”乃佛的十号之。“六凡”尚在轮回中,声闻、缘觉亦未究竟,菩萨虽解脱但福智没佛圆满,而佛通达三界乃至法界真相,福智具足圆满且平等度众,故为法界之师,又岂单为天、人师也。

佛祖在两千五百年前即知现代先进仪器才能发现之现象。宏伟壮观的狮子座螺旋星系、遥远的人犬星座的两个螺旋形星系相互碰撞等等,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或卫星才能拍摄到,但佛祖早在《华严经·华藏世界品》就云:“彼一切世界中,或有作须弥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回转形,或作漩流形,或作轮辋形,……或作诸庄严具形”。

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在银河系如同微尘,那么地球乃至我们人呢?佛祖在《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云及“此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中,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安住, 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于世界海中,各各依住,各各形状”。

现代高倍显微镜才能的看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但佛在《佛说胞胎经》提及儿生木久,揣饭养身,身即生八万种虫。人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认为见闻觉知之一切皆是真的。

牛顿之“物质无论在机械运动还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始终如一,物质不灭,实体不变”学说又证实了“唯物论”。

然而,20世纪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却揭示出物质实体观的谬误。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把部分质量变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现在了解原子弹的人,都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能量并非“实体”。

本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发展,对物质的认识达到了微观层次,从分子到原子,原子又出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称“基本粒子”。“太极图”看似简单,却包含了众多深奥的科学哲理。

《易经》的主要内容,就是论述物质微小的深层结构,以及物质变化、分裂和进化的。古代学者为这种物质起了四个不同的名称,这就是:“太极”、“道”、“元”“原子”。

而佛在《楞严经》卷四称:“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佛在当时说法的时候科学上还没有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名词,所以他只有以“邻虚尘”、“色边际相”等名词来表示。物质小到不能再小叫“邻虚尘”。古印度人对数字很模糊,所谓“三”,“七”,“十”, “不可说”等表示很多,“七分所成”表示往下分很多级层直到分的不能再分,暂借名虚空)。

迄今所知的三百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外,其他都是瞬息即逝的。现代部分物理学家之“弦论”指出,如把宇宙看做是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么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地产生,也不断地湮灭,由此说明任一物质皆由各种潜在因素结合生成。

《易经》的“天行健”,也说明天道运行不息,变幻莫测。而佛法之“缘生缘灭”四字即可说明。《涅盘经》卷十四(偈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运动论), 佛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是“变易法”,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毁,有合必有离,...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